cr:Mali马里
粘锅的本质 — 热胀冷缩:锅在烧热时会膨胀,锅里面儿肉眼不可见的小缝隙会张开(锅饿了)。倒入食材后锅温会瞬间下降,蛋白质淀粉这些就会渗入缝隙中(疯狂吃肉)。锅温一下降,锅内的小缝隙就会收缩—咬住啦!本锅王要吃肉!哇哈哈哈!润锅的作用就是先给锅喂饱,堵上它这些小缝隙(一层油膜)这样再放食材它不饿,就不会咬住了(粘锅)
除了下面要分享的几个点外,还有一个要讲的大家可以试试:如果炒菜时候发现有一块黏了,转成小火,别动它别铲它,等菜表面的温度和锅的温度平衡后,这块儿会自己下来(虽然烧过头不能吃了哈哈哈哈)。
分享几个东东~:
第一个:保证锅面的顺滑,如果咱家的锅面比较战斗成色了,得先好好的给锅面儿清理下,或者换个顺手的新锅。
第二个:减少粘锅的物质与锅面直接接触,比如淀粉这个东西,本身就容易粘锅上,腌肉丁和肉丝咱们会放淀粉,最后加一瓷勺油就是很好的处理,会让这个淀粉层的外面糊上油层。
第三个:锅烧热以后先放一点儿油润一下,边用火烧边转锅哈哈哈哈哈就是我视频里举着锅转圈儿那个动作,然后再放凉油,紧跟着快速倒入食材就行~
专业的师傅会把这个润锅的油烧热(当日最佳老演员,下一个菜还会复用)倒出来再放凉油,咱家里炒菜就不用这么麻烦了,按我这个操作就完全没问题~
大白话就是:“热锅以后先倒一点油,锅在火上转着圈儿,润润再去倒凉油”,鸡丁和肉丝这种食材就很适合热锅凉油,肉倒进去以后先别着急扒拉,等它个7~8秒,底部定定型再扒拉,尤其是肉丝,直接倒进锅里就扒拉是很容易翻车的。
比如说我煎鱼或煎鸡蛋,需要用最快的速度给食材定型,就适合热锅热油+大火高温;
比如说我要炒香豆瓣酱,但酱类很容易脱水,就适合冷锅冷油+小火低温;
还是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其实也就那么几种。
热锅:就是可以看到稍微有一丝小烟,或者说手掌离着锅面五厘米左右觉得热乎乎的就算成了。锅烧的冒大烟那就是过了,得关火降降温再来;锅烧完以后,手掌放上面都感觉不到温度,那就是温度不够,得再烧烧。
(如果锅烧热的足够均匀,温度掌握足够好,那就可以无视热锅凉油,也就是后来有一天你会发现,诶?我没热锅凉油怎么也没事儿了?)
我们的灶台功率不一样,所以热锅/热油/爆炒/收汁的时间也各不相同,我现在是一个5Kw的灶,觉得刚刚好够用,功率再大点儿也行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