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ution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读书笔记

版权信息

作者:陈行甲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品方:鹿柴文化
出版时间:2021-1
ISBN:9787511568687

重印前言 当我谈写作时我谈些什么

  • 人世间最珍贵的交流,莫过于懂得,谢谢我的读者朋友们,我懂得您的懂得,我珍惜您的懂得。
  • 回望过去的人生,我欣慰于自己其实没离开过。我一直喜欢书写,坚持写了多年日记,在基层为官多年始终坚持自己写讲话稿。我现在的写作,也并不是一个在某个领域功成名就的人著书立说,或者在某一个领域取得了成功,就集邮式的,打卡式的,去另一个领域尝试一下人生的多种可能,去证明一下自己。那是一种我不喜欢的暴发户搞收藏的感觉,只是事项的罗列和叠加,这样的事做了三件和三十件又有什么区别?
  • 我喜欢唐诺老师的“文字共和国”的概念,这是一个极宽容又极苛刻的国度。在文字共和国里,我们需要诚实。首先是对自己的生命体验诚实。其次是对写作这项事业诚实。真正的写作,不会是一种业余爱好,而是一种召唤。
  • 文科是人文科学的简称,英文是humanities,词源是human(人),这是最简单又最深刻的关于文科的解释。爱文科,爱文学的本质,就是爱“人”、爱生命。一个爱“人”的认真生活的人,终会重逢他的梦想。

前言 我们那一代人都是草根

  • 写成自传体随笔,从小的、真实的事着手写,可以写脆弱的东西,迷茫的东西,不完美的东西,不知道答案的东西。写出真实的自己,这样的文字也会有意义。
  • 动笔之后,才发觉写的意义。在灯光下平静地回忆,记忆深处的一些往事慢慢浮现。我很庆幸我在此时动笔了,在那些尘封于角落的记忆还没有彻底消逝之前,把它们记录下来,看看自己曾经怎样地爱过,曾经怎样地活过,又曾经怎样地释然。
  • 时代给我们那一代人最大的馈赠,就是我们那一代人都是草根。我们年轻的时候,没有“富二代”“官二代”之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心怀理想,即使人生起点低到尘埃,也可以怀着“到中流击水”改变社会的梦想;也可以保持不妥协的少年气,和生活近身肉搏;也可以不富贵,但是要高贵,不因为生活的苦难把我们变成苟且的人,坚持选择自己相信的那些东西。

第一记 我和我的母亲

  • 感谢我善良的母亲,因为您对我的爱,让我学会了爱别人。我明白每个人都是母亲的孩子,每个人都值得这样被爱。
  • 少不更事的我曾经问过母亲,他们总说借,总不还,为什么还要借给他们?还记得当时母亲拉下脸呵斥我:人不到活不下去的地步,怎么会借盐吃?我们不借给他们,他们就没地方借了,以后不准你说这种话!
  • 后来,我也慢慢地学会了做这些事情,把门外的阶坎扫干净,给路过歇脚的人递水,不用母亲吩咐,我只要看到了就会去做。
  • 其实母亲自己也穷。可是母亲仍然愿意关心那些比她更穷的人,而且总是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他们的体面。
  • 母亲对干净似乎有一些偏执,小时候我们家的土坯房虽然破,但屋里屋外总是扫得干干净净。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爱干净穷不久”。
  • 母亲另一个深刻地影响了我的性格特点的是她在日常生活中的仪式感。
  • 母亲不仅生养了我,还遗传给了我柔软的心灵,教给我干净做人的道理。

第二记 关于我们的事,他们统统猜错

  • 我和霞在20多年的婚姻生活里,吵架的次数都屈指可数。一般的模式是,当霞有点着急上火在抢白我的时候,我就知趣地退缩,由她发泄几句算了,哪怕她偶尔有那么一丁点儿不讲道理时我也会在她气头上让着她。但是,我是一个非常善于秋后算账的人,我会在事情完全过去,霞心情大好之际,选一个月明风清或烛光摇曳的场合跟她开思想会,把她最近曾有过的些许不讲道理之处拎出来,跟她摆事实讲道理,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跟她分析,直到把她说服为止。

第三记 如果有光,我就能看到你的眼睛

  • 当材料终于定稿交到统一的打字店去打印的时候,单位的张阿姨跟我说,小陈我看你怕是要做大事的,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写材料的人,稿子被领导否了五次还是笑着接过来再写的人,那么厚一沓,莫说动脑阔写,就是抄五六遍也要把手抄酸了。
  • 后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跟很多曾在共青团系统工作的朋友交流,大家的共识是团的工作锻炼了两种能力,笔头能力和口头能力。因为机构无权无钱,面对的都是青少年,要做成一些事,必须广泛连结社会力量,还要有动员能力,所以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就显得很重要了。
  • 在他们面前,我就是谦卑地当晚辈、当学生。他们之间以前的故事我不听也不传,就是尊重再尊重,请教再请教。

第四记 人生的巴颜喀拉山

  • 生活有其自身的逻辑,那些不经意间播下的种子,那些没有企图的浇灌,说不准在什么时候会有一阵春风拂过就出土了。
  • 在清华脱产学习的两年时间,是我人生的巴颜喀拉山。长江和黄河在巴颜喀拉山源头分岭,我的人生之路就在这里分岭了。多年后当我登临巴颜喀拉山的时候,我心里想起的就是当年的清华岁月。
  • 刚进清华学习时面临很大的压力。第一层压力来自老师们。老师们虽然都儒雅亲和,但是天然的强大气场足够震慑住学生。
  • 薛澜老师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心中的大神。每年元旦的时候,薛老师会给他的学生们写一封邮件,向学生们报告他这一年来的主要收获和思考,也说说这一年来的遗憾,以及来年的期盼。我后来很多年养成的写日记的习惯,和定期梳理自己的收获和思考的习惯,就是从下决心跟薛老师学为人为文开始的。
  • 第二层压力来自同学。总之那种感觉就像是一不小心撞进了一个牛棚,周边都是牛气哄哄的,而我自己不过是一匹瘦弱的瘦马,都不知道怎么在这个牛棚里待下去了。
  • 在清华园里度过了最初的彷徨犹疑的日子,我下决心调动全身的每一个细胞来追赶。我逐渐在清华园里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每天睡觉前把自己当天的课程大略捋一遍,然后用一个小本本把第二天的时间安排到小时,甚至包括吃饭午休以及路上走路的时间,整体上排,争取不浪费一点学习时间。
  • 当时只道是枯燥。多年后回忆,我甚至觉得清华课堂里的空气都有一点点香甜,我的多数课程成绩,都在90分以上或者A等。
  • 对于我这种侥幸考进清华的人来说,清华就像一个华贵的母亲,而我只是一个褴褛的孩子。虽然母亲从不这样想,她温暖地爱着每一个她所生的孩子,但是我总是怕自己配不上这么好的母亲,辱没了母亲的门庭。所以,我一直用尽全力地奔跑。只有在奔跑的汗水里,我才不会怀疑自己的身世。
  • 回想起来,清华园的两年学习生活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两个角度都丰富和改变了我。陪着我迎风奔跑的东操西操,陪伴我静心思考的荷塘月色,见证我青春汗水的清华学堂,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皆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清华园的无边风物在校园岁月中浸润了我的灵魂。当年在校园里听过的那些大师课,经历的那些难度大的严格考试,参与的那些闪耀着火花的热烈讨论,学到的那些evidence-based的思考方法,让我领略到行胜于言,体会到明德为公的风骨......正是我经历的这些,让青春的我感受到了一种召唤,让我看到了未来的自己。我在这里看清楚了自己最终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五记 密歇根湖上有一千种飞鸟

  • 这堂课给我很多启示,其实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面对选择时我们总是斤斤计较于每一个方面。如果我们对我们不那么重要的方面让让步,然后力争在对自己的人生分量很重的选择支上胜出,我们的人生是否会精彩许多呢?
  • 站在清澈平静的密歇根湖畔,我知道这里注定会是我人生当中值得回味的驿站。我一生都会记得这片美丽的湖,就像记得一个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第六记 在峡江的转弯处

  • 经过充分的调研,我的结论是,老百姓的怨气戾气是被我们一些党员干部的恶劣作风给逼出来的,是被我们800里巴东崎岖难行的道路给颠出来的,是被贫困封闭的千山万壑给憋出来的。摸清基本情况之后,我给自己定的在巴东当县委书记的思路就是彻底走群众路线,带领全县党员干部回到人民群众中去。
  • 回到人民群众中间去,最重要的是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想问题,集中力量解决老百姓最关注最头疼的问题。
  • 做一个有信仰的人,我感觉活得才有力量;做一个干净的人,我感觉活得很轻松;做一个有爱的人,我感觉活得很幸福;做一个心存敬畏的人,我感觉活得才踏实。最后,我谈到一个县委书记就是党在一个地方的形象代言人,头顶三尺有党性,县委书记是干部群众精神的灯塔,行动的坐标,道德的尺度。
  • 那段时间,我时常去巴东县城背后的大面山顶,长江最大的急转弯就在大面山脚下的巫峡口。从山顶俯瞰,滚滚长江从天边奔涌而来,遇到大面山的阻挡向右急转弯九十度进入西壤口,然后在不远处的官渡口转入开阔平静的江面。站在长江三峡的巫峡顶,我想起了唐德刚讲的”历史的三峡“。历史如此,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其实隐喻了我们的人生,一个追求理想的灵魂就像奔向大海的河流,路途注定是艰难曲折的,但是只要朝着大海的方向不变,最终会绕过那无数的漩涡和暗礁,奔向一马平川东流入海。在巫峡云巅的山顶,我悟到了自己应该怎么做。要解决看似复杂难解的问题,不能停留在问题产生的层面来求解,因为如果在这个层面有解的话问题就不会产生了,我必须提升维度来思考和谋划。把人生长河看远,把个人名利看淡,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 当你真正把一件事情想得澄澈透明,你甚至会觉得整个宇宙都在帮你论证这件事情的合理性。

第七场 你好,我的下半场

  • 做这种探路式的公益,不是一个简单活儿。它既需要有对当前各阶级的深入了解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关怀,又需要有宏观的视野和广泛的资源整合能力,还需要有一个正直的、值得信赖的公众形象。更重要的是,要有耐得住寂寞、愿意扎根基层一步一个脚印去做的状态。而这些恰恰是我在长期的基层工作中一点一点锻炼和积累起来的东西,所以我觉得自己是做这件事的合适人选。谋划联爱工程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我不做,那么谁去做;如果现在不做,那么什么时候去做呢?
  • 侯总跟我说:任何通往光明前景的道路都不是笔直的。你做的这些探索是有意义的,不要急,厘清头绪,一步步走扎实,每天进步一点点,每月进步一点点,坚持下去就好。两年多时间过去了,每当想起侯总面临大事的静气,还有他对我这个晚辈的淳淳教导,我的内心都充满了力量。
  • 改变贫困的根本途径在于教育。虽然客观条件越来越好,但是贫困地区孩子整体上的教育水平和城市孩子的相对差距越来越大是不争的事实,这其实是阶层流动上升通达变窄的信号。那么问题出在哪里?按照国际上通行的KSA教育理论,孩子的教育可以分为Knowledge(知识)、Skill(技能)、Attitude(态度)三个层面。K、S层面,能够通过各种方面进行弥补。但是在Attitude这个层面,城市和贫困地区之间有巨大的鸿沟需要去填补。
  • 把Attitude简单翻译为态度,并不能表达其真实的含义。Attitude表达的是孩子通过审美教育获得的对于美好事物的体悟能力,通过开阔视野获得的对于世界的好奇心,通过梦想激励获得的对于人生成长的内动力。这些考试不考的能力,也是不好教的能力,往往决定孩子们通过教育这个通道来提升人生成长的效率和持续性。
  • 实现Attitude教育的方式,主要是西方教育理论中的Liberal-Arts Education,通常范围为博雅教育。
  • 我给这个项目起名”知更鸟计划”。我喜欢美国诗人艾米丽·犹金森的一首诗,其中有一句“假如我能够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重回它的巢穴,我便没有虚度此生;假如我能够让一颗心免予忧伤,我便没有虚度此生”,我希望能够和公益伙伴一起,让更多可爱的知更鸟免予忧伤。
  •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英名消逝于风雪。为大众谋福利者,不可使其后辈困顿于荆棘。英雄为我们,我们为英雄。
  • 我是一个外行一脚踏进公益领域来的,是新兵,所以每一点点收获和进展我都会很高兴。无论拜访的对方是老总还是办公室普通员工,我都会调动起全身的每一个细胞,全神贯注地去向对方汇报,关注对方身体语言甚至是眼神的反馈,注意到自己逻辑哪里不对,细节哪里不清楚,好下一次修改。我的这种态度,有些时候意想不到地决定了事情的走向。
  • 脚下虽有千山万水,但行者必至。

后记 50岁,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前起飞

写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和自己对话的过程。我们每一个凡夫俗子的人生大部分都在自发而不是自觉的状态下度过,我们是在对自己的重新市视、重新叙述当中理解自己的。很多东西,如果不写,就会慢慢忘记。某种意义上,当你忘了你经历的东西,那个东西就不是你的了。就像《寻梦环游记》提醒过我们的,人的真正死去,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死去。这句话深刻地说出了遗忘与死亡的关系,当我们不再试图去记得自己的过去的时候,我们曾经的自我也就不存在了。
在这个意义上,写书不是为了让别人记得你,而是你要为自己留住自己。就是通过整理自己最自我的东西,最不被异化的东西,找到我之为我的理由。当你不再和自己对话,不再不断地理解自己,不断地和自己周旋的时候,你就变成了一个被时间流驱使的人,真正意义上的你就没有了。
所以,我们要试图去理解我们行走的轨迹,我们为什么会走到这里。虽然这种理解并不会改变什么,并不会让我们成为命运的主人,但它至少能让我们知道是不是无愧于心,有没有忠于自己,有没有对自己诚实。
写书的意义还在于这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回顾过去并不是为了纠结于过去的是非曲直,而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一个人可以将思考作为梯子,登上更高的地方,让自己不被困在直接经验构成的世界里。认清世界的真相但仍然热爱它,永远是一个望向未来的乐观者的信条。
先哲黑格尔说,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时起飞,可以看见整个白天所发生的一切,可以追寻其他鸟儿在白天自由翱翔的足迹。青春的我们如同鸟儿在旭日东升或艳阳当空的蓝天中翱翔,对人生的反思就如同在薄暮降临时悄然起飞,去找寻自己的翅膀飞过的痕迹,去找到自己存在的根源,并试着去享受自己。
有意思的是黄昏其实是猫头鹰一天的真正开始。这正如我对自己下半场的期望:当我在一个不同的天空再次展开翅膀时,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希望我能飞得更远,看得更明,更笃定,也更从容。
我刚满50岁,如果我足够幸运的话,未来还会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去做。所以这一次在写书过程中对自己的反观,与自己的周旋,只是为了黄昏前的再次起飞。
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

跋 父亲的礼物

  • 我们不该忘记自己走过的路,同情过的人,呼唤过的正义,渴求过的尊重,是这些东西构成了我们深植于生活世界的共通意义的根基。是这根基,让我们即便在日后形形色色的世界里体会了失落,品尝了诱惑,经历了幻灭,领受了嘲讽,也不会轻易洗去自己那层叫“共情”的底色。
《像哲学家一样生活:斯多葛哲学的生活艺术》《宝贵的人生建议》摘录
Loading...